2016年5月21日 星期六

預約海島和海洋的約會

資料來源: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一、黑潮:
1、北赤道暖流,俗稱 黑潮,為地球海洋主環流之一,是北半流速最快的海流,約 200 公里寬,700 公尺深,流速 1-2 公尺/秒,流量 6500 萬立方米,水溫 24-26℃,流速、流量穩定,流向始終由南而北,高溫、高塩、懸浮物少,水質乾淨,是臨近台灣且持續永恆的最大天然力。
2、黑潮主流及其支流近岸流經台灣海域,將西太平洋大洋性生態推靠近台灣東部沿海,深刻影響台灣環境、生態與人文: 寬闊黑潮海面所形成的濕熱氣團,隨東南風上岸,形成山區降雨,時時滋潤東部斷層海岸有利於陡峭山坡的植被養成;黑潮是浮游性海洋生物重要浮游途徑,亦是北半球熱帶海洋生態往北擴散的主要管道;黑潮將低緯度陽光熱能往北輸送,影響整個北半球氣候;黑潮是南島語族北向遷徙的重要憑藉;黑潮的動能及熱能,有可能成為台灣未來的主要能源。黑潮是老天賦予台灣的重大海洋資產。
 3、台灣是依海為生的海島社會,但由於長期政治戒嚴,海防嚴苛,加上長期來缺乏海洋教育,因而台灣社會對海的接觸、認識及關懷明顯不足。造成對台灣影響如此深遠的黑潮,台灣社會對其接觸、了解、體驗都相當有限。
不曾接觸將無從了解,不瞭解將無從自覺、無從關懷,何況是進一步運用這股老天賦予我們的重大海洋資產。
4、如此巨大的自然能量靜靜默默近距離流經台灣東側,不僅將我們海洋環境、生態、文化,連結到整個北太平洋,如果我們進一步了解黑潮,可能讓台灣海島社會整個視野轉過頭來,隨著澎湃黑潮,讓土地面積有限自然資源有限的海島先天限制轉過頭來,將發展機會望海延伸。
5、依現有黑潮資料推論,黑潮主流台灣段流程:大約從小蘭嶼外海與菲律賓交界海域(E 121°36”N 21°57”)進來,再沿著呂宋火山島弧約北北西流向北上,經蘭嶼、綠島及台灣東部沿海,最後來到宜蘭東澳鼻後轉向東北,流到台灣與日本與那國島間交界海域(E 122°13”N 24°16”)
二、漂流:
1、將無動力浮具浮泛於黑潮海域,藉由天然力 (海流、潮汐及風力等) 漂移,儘量模擬原始方式,體驗及記錄臨近台灣且持續永恆的最大天然力--- 黑潮。
2、本計畫將放置 101 個浮具於黑潮台灣段起源,讓這些浮具隨黑潮漂流,記錄漂流航跡,觀測黑潮流速與流向狀態。
3、放置於黑潮漂流的 101 個浮具,其中 99 個為標示著漂流訊息的玻璃浮球。
4101 個浮具中有一艘為無動力漂流平台,由 24 顆浮動碼頭方磚組成  3M× 2M 平台,平台上搭乘漂流體驗者一名,沿途以感受、體驗及事件,書寫及影像記錄漂流日誌。
5101 個浮具之一為動力船舶,搭乘漂流工作團隊 10-15 人,動力船將載運平台及 99 顆浮球至漂流起點,置放浮球及平台於黑潮海域,開始漂流。動力船將陪伴無動力平台一起漂流,沿途戒護、補給及從事各種紀錄。動力船上置獨木舟 1-2 艘,作為方筏與動力船間之機動交通。
動力船工作任務如下:
A、載運及航行工作:載運人員、平台及浮球至漂流起點,以及自漂流終點,
   載運回花蓮港。
B、戒護工作:白天保持 100 公尺目視距離戒護方筏;夜晚視野不佳,動  
    力船與方筏連接一道 10 公尺拖纜。
C、補給工作:以船上獨木舟接駁方筏,物資、資訊、儀器等協助。

三、漂流概估:
1、戒護船載運漂流團隊及所有漂流浮具至台灣黑潮起點-小蘭嶼外海(E 121°36”N 21°57”),置放漂流平台及 99 顆浮球,開始隨黑潮漂流。
2、漂流終點預估:
  A、西偏航線:宜蘭龜山島附近(E  121°57”N 24°50”)
  B、標準航線:小蘭嶼外海-花蓮清水斷崖-宜蘭東澳鼻/日本與那國島之間
      (E 122°13”N 24°16”)
  C、東偏航線:偏向日本與那國島(E  122°13”以東,N 24°15”以南)
3、漂流中途緊急避難港及補給港一覽:  
地名
經度
緯度
小蘭嶼
121°36’
21°57’
蘭嶼
121°32’58”
22°2’36”
綠島
121°29’17”
22°39’22”
台東富岡漁港
121°11’32.4”
22°47’26.8”
台東成功漁港
121°22’57”
23°5’48”
花蓮石梯漁港
121°30’20”
23°29’38”
花蓮港
121°38’7”
24°0’3”
花蓮和平港
121°45’39”
24°18’5”
清水斷崖
121°42’
24°13’
宜蘭朝陽漁港
121°48’51”
24°27’19”
宜蘭東澳粉鳥林漁港
121°51’22”
24°28’56”
宜蘭南方澳漁港
121°51’45”
24°35’29”
宜蘭烏石港
121°50’20”
24°51’58”
龜山島
121°56’58”
24°50’38”
三貂角
121°59’55”
25°0’38”
日本與那國島
122°59’19”
24°27’21”
4、預估正常漂流航程:
A、南北向: 210 浬,約 309 公里。
B、東西向:83 浬,約 69 公里。
5、預估漂流時間:293 浬/1.5 (流速+風力)=195 小時/24 11-12 天。
6、動力船去回程時間:
A、去程:屏東後壁湖港 - 小蘭嶼 0.5
B、返程:東澳鼻與那國島之間 - 花蓮港 38.61 浬/5 8 小時 1 天。
7、計畫總天數:≒ 14 天。
8、預計計畫執行日期:2016 8 21 – 9 14 (依天候海況,避開熱帶性低氣壓及颱風,挑選最佳時段)

四、觀察與記錄:
玻里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航海民族,他們早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400 年前,不依賴先進航海儀器,已航遍太平洋 25,000,000 平方公里( 1/5 地球表面積),依賴的是船上導航員以感官,敏銳觀察風、海浪、海水、雲、星辰、太陽、月亮、鳥、魚等,以敏銳觀察經驗領航。
本計畫以無動力漂流,儘量減少依賴現代航海設備,將有助於人與海的對話,強化海洋體驗及海洋感受能力。

漂流平台及動力船上同步及分工記錄:
1、漂流航跡紀錄。
2、沿途黑潮海域基本資料記錄:海況、風向、水溫、塩度、氣候及沿途視野風景等等。
3、沿途生物觀察:鳥類、漂流物、浮游生物、魚類、鯨類等。
4、漂流日誌:A 計畫籌備過程,B 漂流生活體驗,C 漂流事件記錄等。
5、沿途露水、雨水收集紀錄,或光電板收集及儲存電力測試。
6、孤舟漂流,海上生活能力(飲水、食物、獲取漁獲)測試。

五、預期成果:
1、黑潮漂流研究資料彙整。
2、相關文字圖片,整理編輯為文學性平面出版品。
3、邀請紀錄片團隊參與拍攝剪輯出版記錄片。

六、經費預算概估:1,000,000()
1、漂流平台材料費:50,000
2、動力船租金(含船長費用及油料)@30,000×14 = 420,000
3、器材設備:250,000
玻璃浮球製作、發報器、獨木舟、繩纜、遮陽及雨水收集帆布組、防水儲物容器、釣組、長鉤桿、GPS、望遠鏡、對講機、鹽度計、水溫計、手電筒、電池、充電器、光電板等。
4、食物飲水:@400/×10×13 = 52,000
5、活動費用:50,000(台東、花蓮各開一航班,載計畫贊助者及餐與活動者,來到海上漂流現場,觀察及體驗黑潮漂流。)
6、雜支:178,000
*計畫經費保持各項目之間運用之彈性,最後成果、經費使用明細亦會向捐助者說明公告。

七、經費籌措預期:
1、申請補助:250,000
2、募款:750,000

八、贊助與回饋:贊助 10,000 元者,本計畫將致贈:
1、玻璃浮球 2 顆一對(編號註記),之一為贊助計畫紀念品,另一顆由漂流團隊攜至黑潮海域漂流。計畫結束回收後,漂過黑潮的玻璃浮球,將送回贊助者手上配對。
2、文學出版品及紀錄片出版品紀念版一套。
3、當漂流接近台東及花蓮海岸時,將由台東、花蓮各開航一船班,載運贊助者至海上漂流現場,觀察、體驗及參與漂流。

九、計畫主辦、協辦及計畫主持人:
1、主辦:黑海洋文教基金會 kuroshio@koef.org
2、協辦:蘇帆海洋文化藝術基金會 jsf148k@gmail.com、有鹿文化事業、台灣玻璃館、黑糖媒體創意
3、計畫主持人: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 laut@ms46.hinet.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