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9日 星期二

小燈泡來不及參與的世界


一個裝瘋賣傻的狠毒惡徒近距離斬首了對他毫無戒心更無敵意的小燈泡,媽媽就在一公尺內,搶救不及,眼睜睜面對母女天人兩隔的悲劇。至慟的人間慘劇,讓人心疼難言。可是,已有一大群「正義之士」反應極快地表現出「義」憤填膺的「速判速決」集體亢奮,他們高喊「唯一死刑」和「殺幼必死」,順便把他們莫名其妙仇恨的廢死聯盟及其支持者全都抹黑成「幫兇」。突然,這個世界多出許多殺手的「幫兇」和許多被認為應該一起為邪惡罪行受審的人。
小燈泡:妳才四歲,妳來不及控訴兇手的殘暴不仁,當然也來不及理解為妳不幸遭遇而瞬間沸騰的集體憤怒正如何燃燒這個國家。
還好,最該怨天尤人的媽媽在傷痛欲絕之際依舊清醒理智。她一語中的告訴那些至今仍不懂反省的政府公僕該做一些讓媽媽安心帶小孩或安心去工作的正事。
果然是疼愛孩子的至慟父母才懂得當務之急?
至於那些抓狂表演「義」憤卻只會不斷叫囂「反廢死」的無知者,以及鬼扯「無法預防隨機殺人」或裝模作樣「很難過」的公僕們,到現在為止,似乎還不知道他們錯過了多少該做的要務以及必須立即補救多少不能再鬆垮的馬馬虎虎不安全體系。
我們當然必須理智認知:這個國家並非都是壞人,更不可能有那些「反廢死」狂人捏造出來的那麼多「殺手的幫兇」。
可是,當不幸事件發生後,只要有機會發聲和公開亮相的「名人要角」好像都不能不追隨「反廢死」教條野性呼號「唯一死刑」?
小燈泡,妳不會懂得當我看見這麼多歇斯底里的狂人和無能無知的政客時,心有多痛!他們只會在傷口上灑鹽和趁機亮相狂嘯,對於妳的聰明媽媽所關心的重要課題一點能耐都沒有,甚至可能一點想法都生不出來。
凡是有一點基本常識的成年人都該知道這個世界沒有一個國家絕對安全,儘管現實人生不保證安全,卻沒有任何正常人想當受害者,也沒有任何正常父母願意看見自己的孩子在眼前被活生生斬首。
因此,不禁想問:許多政客與媒體人迅速公開「判決」兇手死刑或近日內儘快挑幾個死刑犯槍斃,就可以回應小燈泡媽媽的悲願嗎?答案清楚無比:不可能。
心思清明的小燈泡媽媽說得有條有理:「我希望我們以後的子子孫孫,都不要再出現這樣子的人。」這才是關心這個國家未來的人應該鞭策所有政府公僕努力作為的正確方向。
聽來簡單卻蘊含無比智慧的三言兩語,需要耗費多少心力與時間才可能達成善言目標?何況,明顯無法一蹴即成,絕對只能循序漸進!這樣的慈母忠言,對政客和短視近利的「反廢死」表演者來說,既空洞又虛幻,可能會不知從何想像和著手。
尤其,當前這樣的群情激憤時刻,再加上政壇與媒體煽風點火,只要有人「白目」試圖冷靜討論長治久安根本問題,必犯眾怒,甚至會成為集體亢奮的「反廢死」支持者的洩恨對象 ── 連殺手幫兇都找錯對象,還能期待他們理智思考嗎?
真正的殺手幫兇是誰?殺手早已露餡了!至少如下:
  1. 迷信中華國族沙文威權帝制的黨國教育體系和教材 ── 那個裝瘋賣傻的殘暴兇手竟然企圖自喻為「堯」來「恫嚇」警察和司法人員。詭異的是,就像表裡不一的黨國教育體系,他的腦袋存檔了「古聖王」,卻在真實行動上極盡所能模仿蔣介石和蔣經國那款揮動武裝兵戎專殺手無寸鐵「弱者」的厚黑殘暴手段。
  2. 不公不義、弱肉強食且強調「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野蠻古老帝國主義社會體系和氣氛,只知制裁與排他,缺乏真誠互敬互愛互信互助的溫暖生活習慣,很容易讓偏激愚蠢的「敗者為寇」暴徒在自生自滅的「魯蛇」人生旅途上專挑比自己更「弱小」的受害者滿足他追求「勝者為王」的無知慾望。
簡單的說,潛藏在這個國家主流政壇和教育體系的厚黑學謬論,總是不斷歌頌侵略戰爭、國族仇恨,還經常把古代兇殘侵略者吹捧為「雄才大略」的「偉大皇帝」,即使所謂的「堯舜禹湯」等「聖王」,也只是引用黨國謬論編纂的歷史課本用來歌頌「中華帝國歷史悠久」的樣板,對於像斬首幼童兇手那樣的吸毒暴徒來說,既然帝王殺人是「勝利」與「至尊」的象徵,他當然也可「有樣學樣」,何況,台灣至今還有一個錢多權大的外來政黨公開美化和膜拜非法入侵台灣屠殺許多手無寸鐵無辜者的蔣介石及其逃難軍團,所以,那個活了三十幾歲卻只知吸毒和耍暴力的蠢蛋,當然也可以學習當前全球最知名的國際恐怖組織 IS 一樣找個幼童斬首。反正,就算賺不了大錢也當不了「高官」,至少滿足了殺人快感和隨之而來的全國知名度。
就這樣,他既幻想自己是「古帝」,也模仿至今還被特定族群吹捧的兩蔣,更「跟隨時代潮流」學習了全球聞名的 IS,然後,隨機耍狠斬首幼童,事後還裝瘋賣傻「欣賞」這個被他的暴行震撼和驚嚇的國家。
接下來,除了「反廢死」學兩蔣和中國政府一樣迷信「亂世用重典」不斷強調死刑必要性以及完全失焦起乩辱罵抹黑廢死聯盟及其支持者外,也有一些「道貌岸然」的「意見領袖」開始數落所有貧窮、失業、單身或精障的啃老族,當然更不會忽略早該被送去強制戒毒的所有吸毒者。
熱鬧輿論,既昭告了廢死聯盟及其支持者是「殺手的幫兇」外,也「鎖定」了貧窮、失業、單身或精障的啃老族為「嫌疑殺手」之一群。
業餘集體辦案速度如同光速:兇手唯一死刑,廢死聯盟幫兇該解散,還有,貧窮、失業、單身或精障的啃老族全部納入嫌疑犯名單。
小燈泡,妳才四歲,絕對不知道大人世界為妳極其不幸的悲慘遭遇所「貢獻」的努力作為,竟然是一場如此荒唐的鬧劇,對不對!
現實世界裡的這個國家,至今不能談人權,不能制憲,不能檢討非法入侵的外國逃難兵團所製造的屠殺悲劇,也不能質疑他們強迫掩蓋在台灣國土上的不仁不義已故外來黨國法政體系。像這樣的國家,怎麼可能容許廢死聯盟及其支持者自由討論(在不容許政府殺人的前提下)審慎建立一個安全福利國家的現在與未來?
更可悲的是,居然還有人為了支持死刑而斬釘截鐵叫罵:「當前台灣不必堅持『理想國家』的夢想」,他們更把立意良善卻不容於「反廢死」陣營的《政治與公民權利國際公約》和《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等國際人權法典貼上「阻礙社會安全」的標籤。像這樣一群只會叫罵和呼喊「殺人償命」的歇斯底里「小老百姓」,當然不懂得監督政府負起建構安全社會機制的必要性。
說到這裡,對小燈泡,我只能承認:這個國家根本無法保護妳,犯錯的人不僅是兇手以及他的骯髒邪惡謬論與殘暴凶狠罪行,也包含無能創造出協助一個三十幾歲男人學習正直善良的大環境的所有成年人。
無論如何,對小燈泡來說,一切都是過眼雲煙了,今後,她的笑顏,她的天真,只會刺痛所有疼愛她的人。
為了不再發生小燈泡所遭遇的悲慘不幸事件,這個國家的每一個大人都該思考與行動。當然不是像「反廢死」支持者那般叫罵不相干的人或迷信「殺人償命」可以解決問題。唯有計數小燈泡如果還活在真實世界的成長歲月,竭盡全民之力建造一個公平正義、互愛互信且互助合作的美好理想國家,才能讓無數應該平安長大的小燈泡同代人無憂無慮獲取生存與尊嚴等基本人權,也才能符合小燈泡那位聰明無比的媽媽許下的悲願:希望我們以後的子子孫孫,都不要再出現(像殘暴兇手)這樣子的人。
###






2016年3月28日 星期一

慈母悲願:政府做些事,讓媽媽放心帶小孩



新聞來源:蘋果日報 2016 3 28 19:25 
台北市內湖今天上午 11 點多,發生駭人聽聞的隨機割喉案,33 歲兇嫌持刀砍殺一名年僅 4 歲的女童,發生這樣的事件,女童媽媽出面發表 3 分鐘左右的談話,泣訴:「希望社會不要再出現這樣的人!」
女童媽媽談話全文如下:
我們只是想要說明一下,我們已經有看到網路上有些新聞報導出來,那其實有些消息不是正確,也是片面的,我們出來面對媒體記者,主要是想要說明這些過程的經過,我有 4 個小孩,我是非常愛孩子的,昨天因為有一些事情要處理,所以我把老三老四托在娘家,今天我爸媽帶著老三老四要來回到我們家,老二也就是現在遇害的這位小燈泡,她很愛她的弟弟妹妹,她很想他們,所以我們決定走路到捷運站找他們。
就從短短從德明科大那邊的方向走過來,這麼短短的路程,我們正要上人行道的時候,4 歲的小燈泡騎著滑步車,輪胎有點卡住在無法上人行道的部分,所以我正要過去幫忙的時候,我這邊要先澄清一點就是,有看到報導說爸媽不在孩子的身邊,對,我們沒有手牽著手,但是我們其實只有隔一公尺左右的距離而已,我要過去幫她牽腳踏車的同時,嫌犯就從後面上來,扶助了小燈泡和腳踏車,我起初以為他要幫忙把小朋友扛起,幫忙把腳踏車扛起來,那我過去跟他說不用的時候,他們已經倒在路邊,而且我看見兇嫌拿著菜刀在砍我的女兒,我第一時間就是把兇嫌抓住,但是我沒有辦法把他抓離開來,所以我只能抓著他不讓他跑掉,同時求救。
後來路人和附近的居民趕來幫忙,此時我已經退到旁邊去,因為我也很怕,我也受到傷害,所以等我回神過來,等我再次靠近案發現場的時候,是路人已經把兇嫌壓制在地上,也已經報警處理了,但是此時我的女兒已經不在原本的位置上、她的腳踏車上,而是散落在路邊,那……(哽咽)小燈泡跟我說他很想弟弟妹妹,所以要去接他們,但是我很傷心也很難過,我看不到她,他也看不到他的弟弟妹妹,那我認為,這個社會一直在談家庭、教育,以及工作間的平衡,我辭職之後回家帶小孩,我沒想到這個社會是如此的不安全。
我真的很希望政府、各級單位,能夠做些事情讓媽媽放心帶小孩,或者是讓媽媽放心工作,另外,我認為,這樣子的隨機殺人事件,兇嫌基本上在當時是沒有理智的,這不是靠立什麼法、怎麼做處置,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我還是希望能從根本,從家庭、從教育,來讓這樣子的人消失在社會上面,我希望我們以後的子子孫孫,都不要再出現這樣子的人。(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新聞來源:蘋果日報 2016 3 30 02:23 
面對喪女之痛,仍然冷靜理性的小燈泡母親,稍早在臉書 PO 文,表示最近看到很多活動打著小燈泡的名義為號召,令她感到不舒服。她強調,目前對死刑存廢沒有任何想法,站在母親的角色,也希望這些活動不要消費小燈泡。
小燈泡母親臉書全文:
一直都只代表我自己,截至目前為止,我對嫌犯,我對死刑支持或廢除,沒有任何的想法想要說出來。我也沒有發起或支持任何活動(日後若有,我一定會貼到我的 FB 上來)但,我一直都只代表我自己,我不能決定任何人、任何團體發表他們的立場,或藉由我們的故事,發展出些什麼來,但站在一個母親的角色,我想呼籲,請不要消費小燈泡。最近很忙,很不瞭解狀況,但我已收到很多群組貼著(白玫瑰上凱道 支持小燈泡)我真的只能代表我自己,這樣的文字,我看了真的不舒服,你可以有你的立場,你可以代表你自己,請不要代表小燈泡,好嗎?連我,懷胎十月,母乳一年的我,都不能代表小燈泡了,請問,你哪位?以上,僅以此為例,並不針對白玫瑰,而是以此,致所有正在發酵中的活動。(突發中心/台北報導) 
###





2016年3月24日 星期四

人類仍需努力:終止奴隸制度,揮別種族歧視



資料來源:the United Nations 
For over 400 years, more than 15 million men, women and children were the victims of the tragic transatlantic slave trade, one of the darkest chapters in human history.
Every year on 25 March, the International Day of Remembrance for the Victims of Slavery and the Transatlantic Slave Trade offers the opportunity to honour and remember those who suffered and died at the hands of the brutal slavery system. The International Day also aims at raising awareness about the dangers of racism and prejudice today.
In order to more permanently honour the victims, a memorial has been erected at 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 in New York. The unveiling took place on 25 March 2015. The winning design for the memorial, The Ark of Return by Rodney Leon, an American architect of Haitian descent, was selected through a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announced in September 2013.

UN Photo/ Rick Bajornas:The "Ark of Return", the permanent memorial to honour the victims of slavery and the transatlantic slave trade, located at the Visitors' Plaza of UN headquarters in New York.






影片來源:United Nations
###










和平公正愛護每一個人,驅逐憤恨、杜絕殘暴!

為比利時恐攻罹難者默哀之餘……




資料來源:BBC News From the section EuropeBy Gie Goris, Editor-in-chief, MO* magazine24 March 2016
In an editorial I wrote on Monday, after a week of intense anti-terror activity in Brussels, I used an Uzbek proverb - "One man builds a bridge, a thousand men cross it" - to advocate an active, two-way engagement between Muslim communities in Brussels and the Belgian state.
Whatever bridges have been or are being built, Brussels' day of terror threatens to blow them all away. And that, to be sure, is exactly what the attackers in Zaventem airport and the Brussels subway meant to do.
As the police sirens wailed around my office all morning, I was overwhelmed, rendered speechless.
That was not the case for everyone. Was it just the temptation to vent anger, or a pent-up polarisation, that filled Twitter and Facebook with such noxious opinion? Sweeping generalisations, calls for exclusion, purging, a police state.
Like whiplash after a collision, first you hit the steering wheel, then you get thrown back - twice broken.
I have no way to know what is inside the heads - let alone the hearts - of the bombers, though the signposts seem clear enough. They don't wage war, but they sow terror, fear, mistrust. "Will I take the metro to get to the station?" "What's that large suitcase doing there?" "Does that man look suspicious?"
Division. Rage, and rage combined with fear and suspicion, makes hatred.
Terrorists know exactly how to fix a deadly cocktail, but are the rest of us compelled to drink it? Those who are now calling for an iron-fisted response to knock "the Other" senseless, are screaming out their impotence: their inability to comprehend this inhuman violence, but also their incomprehension of why this violence can exist.
We all share that inability and incomprehension today. The hate that comes with it, for some, at its worst creates for the low-minded a chance for political opportunism.
What we need are bridges and oneness. We should embrace everybody who rejects political violence. We need everyone.
Today the urgencies precede the nuances: we must care for the wounded, avert the imminent threat, bury the dead, clear the rubble. But the next task is to avoid having the wedge that the terrorist exploded into our society be driven deeper and steadier by angry citizens.
We urgently need an effective answer to violent radicalisation. Some people have been working on finding that answer, but we need it faster - as soon as we discard our torn garb, admit and acknowledge our grief, focus our anger and face the damage.
The work that lies in front of us is wide-ranging, but it should involve us all. It is easier to formulate the mission than to execute it, but we know that we cannot move forward without starting, immediately, by building a consensus around that mission, in order to make the reaction to these attacks inclusive instead of divisive.

A future - for everyone

The first priority of our governments - and we have lots of them in little Belgium - is to guarantee an effective security for all citizens, with all the resources that takes.
Those same governments should also as a priority invest in the society they have to protect: in trust, in the opportunity to have a future, in spaces of encounter, in democratic debate, in the belief that every call to defend "our values" does literally concern every citizen.
Our leaders must stand tall and adopt the manner of then Norwegian Prime Minister Jens Stoltenberg following Anders Breivik's attacks in 2012: "We are still shocked by what has happened, but we will never give up our values. Our response is more democracy, more openness, and more humanity. We will answer hatred with love."
Terror aims first at citizens, but they need not be solely its first victims; they can become the first responders. The unity we need embraces disagreement, because the society we need and want to defend is democratic, pluralistic and diverse.
We might understand today that ugly prejudices seep through the fissures that the attacks created in the social fabric, but tomorrow people of all persuasions and inspirations should join hands to mend both the fissures and the prejudices.

'Unity makes strength'

We urgently need new scaffolding to repair the bombed bridges and to reconstruct a (better) way of living together.
Words that are drenched in vitriol today are multiplied by social networks - those which always function, even when roads are blocked, trains stand still and mobile networks fail. They must be washed clean so they can be re-used for better purposes.
E pluribus unum, reads the United States seal: "one from many", unity from diversity. That is what Belgium, and the whole world, needs.
Belgium's motto is "Unity makes strength". Let us build that strength and use it to make this world both safe and just, for everyone.
Because alone, one-legged, we will not be able to span the gap created by the terrorists in Brussels.

Gie Goris is editor-in-chief of MO* magazine, a Belgian print and online publication with a focus on global trends. He has been writing on culture, religion and conflict for more than 25 years, with special interest in Afghanistan and the broader region.







影片來源:TomoNews 台灣






影片來源:台灣蘋果日報 
### 





2016年3月18日 星期五

台灣不應再和中國玩零和外交詭戲


距離台灣民選總統馬英九卸任的時間只剩不到兩個月,看起來早已無心工作的「馬先生」,既不願在最後兩個月內盡職辦妥交接事宜,甚至還任性無比揮霍納稅人血汗錢出國享受一場毫無意義的奢侈「總統級畢業旅行」。結果,國內許許多多習慣對總統卑躬屈膝的「小的」政客和「百姓」媒體人頂多敢怒敢嗆不敢禁足,反而是那個表面和馬英九交好的中國政府,居然在馬支領高薪遨遊海外「公費渡假」期間,狠出一道棘手外交試題考驗「一直玩」的馬先生:甘比亞要和中國建交了,台灣要怎麼面對台、甘關係?
如果馬英九還停留在兩蔣鎖國思維裡,他一定會為了中、甘建交而重演了無新意的「匪來我走,兩岸不兩立」零和外交老掉牙戲碼。眼前看來,儘管撈取民脂民膏出國玩到「不省人事」的馬英九到現在為止都還呈現「樂不思台」的渾渾噩噩本質,可是,留守國內的馬政府外交與國防「公僕」們,在「群馬無首」的現狀下,卻已一個個大談特談「蔣規馬隨」的無知無能洩氣話了。
很無奈吧!所有被不肖政客貶損為「中國老百姓」的台灣民眾還要繼續配合這種中華國族帝制恐龍戲的肥皂劇情「演」下去嗎?
都二O一六年了,號稱民主國家的台灣,連一部民主憲法都不敢提案討論已夠不好種了,竟然還讓一個即將卸任的 International Bumbler 佔據中央政府領導者席位坐享「皇帝級待遇」玩到不知今夕是何夕──台灣真是民主國家嗎?
其實,破解台灣與中國零和外交腐朽老套的方法很多,比如:
  1. 全民透過民主程序要求中央政府公開承認中國只有一個、台灣不屬於中國、也不願冒充中國,而且,台灣不僅願意與中國和平相處,更願意在邦交國不與台灣斷交的前提下,欣然祝福邦交國同時與包含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建交的必要國際和平關係。
  2. 台灣本國境內有許多來自中國的新舊移民,所以,絕無與中國為敵的不良意願,只要中國民間和政府願意和台灣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台灣歡迎中國成為邦交國,而且,台灣絕不玩弄「去中國(華)化」的國族主義,就像台灣必須無條件接受本國各族原住民以及來自世界各國各族的不同背景移民一樣,畢竟,台灣現狀是一個融合多元國族、多元文化與多元語文的自由民主和平國家,必須平等對待和友善包容每一個族群。
  3. 由於蔣介石與蔣經國帶領來自已故中華民國的中國國民黨流亡組織侵略台灣時期,始終為了個人野心與單一特定政黨私利而在鎖國暴政下自欺欺人謊稱已故中華民國依舊存在且殖民台灣,才造成今天所有台、中兩國之間的外交衝突與國防險境,所以,台灣全民應該要求民選政府宣布台灣不再冒充已故中華民國,更要杜絕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零和外交和「統一」戰爭可能性,最好能儘速完成全民制憲和重擬本國法政體系等全民治國要務,一方面竭力禁止中央政府首長模仿愚蠢至極的兩蔣企圖混淆或干擾中國的國際定位,另方面更要透過普世價值彰顯屬於台灣全民的民主獨立國格。
以上三點,對於支持自由民主的許多台灣人來說,很簡單,因為只要有能力提升民選總統的政治智慧與民主素養,就可以輕易實踐符合國際人權民主價值觀的聯合國人權法理,以獲取全球民主國家的公開支持或默默接受,這樣一來,中國政府也沒有理由再假借兩蔣與其中國國民黨流亡組織「分裂中國」的無中生有「內政」藉口要求台灣和中國莫名其妙「統一」。
問題是,馬英九是暴徒兩蔣支持者,至今還在膜拜滿手血腥的兩蔣遺體和狹隘野蠻的中華國族沙文主義,這個人雖然快要從那個被他攪和如「古皇御席」的總統公僕位子走下來,卻還妄想把台灣當成他與中國國民黨流亡組織的「私有財」和媚共投共的「伴手禮」,到現在為止,他為台灣人創造的「服務政績」中,最出名的應該就是一連串全球皆知的「Bumbler」鬧劇與悲劇。可想而知,這位到目前為止連交接工作都無能妥善處理的不負責任敗國公僕.很難為台灣爭取到較符合正常民主國家國際地位的和平外交關係。
那麼,難道我們該把當前失能總統無法處理的政府大小事都委託給即將於五月廿日就任台灣總統的蔡英文嗎?唉!急也沒用啦!現在的蔡英文是一位沒有支領總統薪水也沒有政府工作權的政治人物,怎麼可能要求她以台灣公僕身分「拚(政府間 - transgovernmental -)外交」呢?還是耐心等她上任開始支領總統薪水後,再仔細差遣和嚴謹檢驗她吧!
總之,誰教我們無能到縱放不適任的 International Bumbler當了八年總統呢!現狀下,要嘛,就認命強制「一直玩」的馬英九做好做滿,否則,不如乾脆罷免掉這個心猿意馬的高薪「玩咖」。至少,總可以依照民主程序禁止馬總統在中、甘建交案上笨笨盲走「蔣規馬隨」死路,不是嗎?
###







2016年3月13日 星期日

廢核 -- 生命無價!尊嚴至上!!


2016反核遊行系列報導.台北場

新聞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2016 3 13 13:47 台北訊/林倩如報導
飄著細雨天候不佳,仍然風雨無阻,昨(12 日)近 7,000 人參與由全國廢核行動平台發起的「面對核廢 告別核電」反核大遊行,主要訴求:面對核廢、告別核電、能源轉型,號召全民上街宣告台灣成為「廢核」國家,拚 2025 年非核家園一個夢!雖然現在處於看守內閣過渡時期,反核團體不敢稍有鬆懈,監督新政府新國會,一樣發出澎湃的反核民意。
2014 7 月核四封存停工,反核獲得階段性成果,但廢核的挑戰才正要開始。今年是 311 福島核災五周年、車諾比核災三十周年,同時也是台灣廢核的關鍵年,民進黨勝選後,反核運動的焦點更加轉向核廢料問題。絕不能忘卻核災慘痛教訓,核廢更是刻不容緩必須解決的環境人權正義議題,所有人都必須面對的相對責任。

我們不適「核」
活動前,凱道散落著各式人群,來自中國廣州 NGO 的楊廣辰形容:剛剛還沒什麼人時,對比感覺很深刻,我腳上葡萄牙的鞋、褲子香港、上衣中國、手機台灣、菸是韓國,人人身上都體現著難以脫逃的全球生產貿易,站在這個尤其全球化的核能議題前,在地情境的連結、判斷,台灣如何做出自己的選擇?
工人國際委員會香港分部成員 Jaco,第二次來台參加反核遊行,他說,支持廢除核電亦即反對電業私有化的運動,都是勞動群眾對抗壓迫和剝削的鬥爭。
印尼女作家 Pipiet Senja 則說,我們國家用水力、火力發電,第一次知道台灣有核電,想到蘭嶼有核廢料很難過,抗議是很好的事情,為了捍衛自己的權益。
下午兩點起,舞台活動、短講接力放送,數十個 NGO 攤位熱情吆喝,限量廢核手工絹印頭帶、反核 L 型文件夾、廢核皂等等義賣品,台灣環境保護聯盟開來自製全台首部「太陽能行動咖啡車」香醇咖啡暖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也特別整理自 1978 年以來的反核大事記,提供資料庫的爬梳。
而年年參與的視覺藝術聯盟,今次由理事長陳擎耀諧擬福祿猴設計出裝置作品「輻射猴」,外表醜陋象徵著生物被核輻射影響造成傷害。開場則邀請日本行為藝術家花崎草帶來表演「搖晃中的陰影」,以去除輻射汙染用的廢土包作為意象,她描述創作概念源於迄今還住在福島的祖母,政府沒有地方處置集裝袋只能暫時放在庭院裡已經三年了,隨時處於外洩的危險中,呈現遭受核災後續衝擊政府無法徹底除污,災民失望且憤怒的心聲。

原鄉之怒 遲來的土地正義
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董事魯邁說,今年沒有像往年般動員族人,要上台北抗爭有如遠渡重洋,天氣不好搭機的話甚至得冒著生命危險,30 多年了,身影很巨大的前輩或過世或生病今天無法站在台上,感受交雜,再次提出三大訴求:核廢料立即遷出蘭嶼、蘭嶼人全民健檢落實實施、核廢料遷場時程法制化。
另一位代表王靜嫻則表示,核廢到蘭嶼時跟出生同一年 1982 年,她堅定道:「我們不是會輕易放棄的民族。土地是為了下一代,不是給核廢料的。且政府必須為過去錯誤的政策正式道歉,才是轉型正義、和解真正的第一步,希望就此寫下核廢爭議的完結篇。」
去年高階核廢疑內定選址落腳宜蘭大南澳,在地青年組織南澳青年聯盟反對之,代表嵬浪.斗力(Wilang·Toli)說明,「這個標語 53614,泰雅語中你可以滾了之意,我們不願意也不接受,台灣的正義就像寫在核廢料桶子上面的幹。」亦提出三項反核訴求:尊重原住民族意願,乃人權的要求;重視再生能源的發展;奮力高呼、堅持「南澳反核廢 53614」。

北海老英雄 不凋衰的精神
新北市石門、萬里、貢寮等北海岸鄉親早上搭乘返鄉廢核專車赴核一、二、四廠表達訴求,午後陸續進場之際,台上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劉俊秀提醒著,即便像日本受了那麼大的傷害,近年牽涉利益團體不顧反對聲浪重啟核電計畫,首相安倍晉三日前甚至強調「不能沒有核電」。搭檔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中興大學環工系莊秉潔教授則補充「非核無煤」倡議,認為應大幅使用天然氣,其發電總成本一度僅 3.22 元。
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致詞時感慨萬分,從七歲看核一廠整地(一九七O年)之後記憶面目全非,長輩們一路反核,都七十好幾的歲數了,過程衝撞流血判刑又飽嚐多少(回饋金)曲解,三、四十年也受夠了,不公不義已經夠了,如今終於是「感受到希望、可以想像未來,亦是考驗政黨的時候。」聯盟召集人許富雄再呼籲,不管誰執政,人民都要團結起來。
接著,鹽寮反核自救會會長吳文樟直言,核四封存只是拖延戰術,該早日停建,給人民一個交代,「不要一直欺騙,讓我們生活在恐懼中。」

齊步開走 新國會打造非核家園
2016 「面對核廢 告別核電」喊話新國會七大訴求,並邀請各黨團代表出席遊行回覆,時代力量黃國昌立委、民進黨陳曼麗立委各自代表黨團出席現場,隊伍出發前重點戲。七點訴求包括:一、非核家園法排入立院優先法案,將核電除役時間表入法;二、刪除核電封存預算,直接廢止核四;三、要求經濟部儘速啟動低階核廢料遷出蘭嶼計畫,落實對蘭嶼居民遷場承諾;四、刪除核廢料境外再處理預算,儘速啟動核廢相關立法;五、積極推動能源稅立法;六、輻射食品嚴格把關;七、同意成立「跨黨派核廢處理小組」,對核廢問題作通盤討論,凝聚社會與政黨間共識。
黃國昌從善如流,說明時代力量對核廢料和非核家園,已提出具體政見,跟全國廢核平台的主張不謀而合,七項均予以一一回應。陳曼麗、吳玉琴、尤美女、陳歐珀上台後,則由陳曼麗宣讀黨團意見。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成員崔愫欣表示,肯定兩黨大方向上贊同其訴求,但仍有尚未仔細回覆之處,希望日後補以書面正式函文,相關預算、政策等能更釐清明確的積極作為。然國民黨、親民黨兩黨未派代表出席,不願回應全國人民廢核的民意和決心,則予以嚴厲譴責。
最後,邁向非核家園,柯一正導演表示,必須儘快成立一個新的監督機構;如果執政黨動作太慢,不要核四五六運動的夥伴不排除再出來抗議。一身黃裳的作家劉黎兒同郝明義一起發表,她急切地說,福島已經有 167 個孩子罹患甲狀腺癌,2,000 多人因核災過世,每天幾百噸高濃度輻射汙水流到海裡去;過去日本核能供電近三成比例,發展核武、還是核電輸出國,台灣核能供電佔一成多,情形完全不同,應該趕快停機、除役,不要再製造高階核廢料給後代了。
另一方面,郝明義分析民進黨執政及民間 NGO 進入國會殿堂兩個時勢,闡釋長期在談為何反核、反核是什麼?走到怎麼停、何時做的進程,只要沒辦法處理核廢料,就沒有理由支持核電。因此,謹慎監督尤其重要,比方當前原子能委員會將如何發派任命?他批評,「原能會明明一個監督單位,變成台電的業務承攬,而一個台電,卻變成台灣核電公司。」關係倒錯,亟需導正。
五點左右,雨勢略大澆不熄精神昂揚,遊行即將展開,百人舉起長達 30 公尺的「萬年核廢時光布條」,步行至超夯話題古蹟北門終點合照,比喻核廢料此「暗黑古蹟」存在的時間超越人類社會任何一座古蹟。除了達卡鬧中場即興氣氛,壓軸桑布伊彈著吉他,邊開著玩笑,部落晚上八點後很少用電,按使用比例原則來放核廢料比較公正吧,順著歌聲沸騰,廢核關鍵年,非核家園或在眼前。

2016「面對核廢 告別核電」反核遊行三大訴求,詳細如下:
-全面廢核-
1. 核一、核二、核三廠儘速除役
2.
核四廠應直接廢止
3.
非核家園法排入立院優先法案
4.
改善核電安全監督機制
-面對核廢-
1. 低階核廢料遷出蘭嶼,落實對蘭嶼居民遷場承諾
2.
反對不公義的核廢場選址,保護清淨台東
3.
提出具體可行的高階核廢料長期處置政策
4.
建立資訊公開、公眾參與的核廢決策機制
-能源轉型-
1. 積極提升能源效率,用電需求零成長
2.
積極推動能源稅立法
3.
取消工業電價補貼
4.
建全綠能低碳環境
###







2016年3月11日 星期五

黃安惹火「中華民國人」


長期住在中國且動輒向中國政客及其政奴們「舉報」所謂的「台獨」以致普遍招惹台灣住民厭惡的黃安,近日內因為生病返國使用全民健保且獲得高於一般人待遇的特權就醫優惠,於是,一時之間,輿論大舉撻伐,各式媒體平台幾乎全面「圍剿」他。為什麼一個在台灣不紅的「跨國」藝人會落到這種下場呢?
依照常理,無論醫院或醫護人員都不能挑病人,換句話說,醫療權利理應提供給所有病人,不能只給好人,更不被允許獨厚壞人。可是,這個基本常識,在黃安身上卻不被許多人引用,為什麼?理由可能如下:
  1. 黃安生病前,為了諂媚中國政客及其政奴們,在中國公開胡亂「舉報」的所謂「台獨」藝人,並非真「台獨」。其中,除了一、兩位可能涉及個人恩怨而被黃安「抹獨」外,還有不少是台灣國內普遍存在的「中華民國派」,甚至,根本不認識或不支持「台獨」的反「台獨」人士。
  2. 如果黃安「舉報」對象都是真「台獨」的話,說不定會獲得不少「中華民國人」支持和捧場,畢竟,台灣曾被兩蔣中國黨戒嚴長年達四十四年,反「台獨」幾乎已經是許多「中華民國人」的「日常生活」,他們對「台獨」的直覺反應是該殺、該死、該打、該關、該罵、該驅逐或該排斥。所以,如果黃安聰明一點的話,只學那些「中華民國人」謾罵真「台獨」(支持本國為完全不屬於中國和任何中華國族變體的台灣全民共有共享共治獨立國家的人,才算真「台獨」),也許,會獲得不少掌聲與鼓勵,偏偏,自以為聰明無比的黃安竟把反「台獨」的「中華民國人」也當成「台獨」,不但在中國媒體上開罵,還抓狂「舉報」給中國政客及其政奴們去封殺這些「中華民國藝人」賺錢機會,惹得向來在台灣自視甚高的「中華民國菁英」們同仇敵愾。
很明顯,如果黃安只欺負真「台獨份子」的話,他風風光光回台灣看病的過程,不但不會成為媒體抨擊話題,甚至,可能會有不少「中華民國人」把他奉為「愛國藝人」百般護航,不過,他卻「白目」無比到把所有「中華民國人」都惹火了,才會在就醫過程中被一路追蹤和抨擊。
「中華民國人」無疑是台灣各政治族群中的最大宗,這個族群主要分為「中國國民黨中華民國人」、「中華民族中華民國人」和「民進黨中華民國人」等三組,他們雖然共用「中華民國人」這個名稱,本質上卻有出入,尤其,前二者屬於所謂的「藍營」,後者則屬於與「藍營」對立的「綠營」,個別特質如下:
  1. 「中國國民黨中華民國人」自認為是「唯一正統中華民國人」,他們不但不允許台灣是國家,更認定「中華民國台灣省(區)」只能為「光復大陸」當墊腳石(所謂的「三民主義模範省」、「反共跳板」或「復興基地」)。至今為止,他們算是侵略台灣的大贏家,比如,除了兩蔣(蔣介石與蔣經國)家族以及宋美齡家族仍在台灣享受全民血汗錢支付的「帝王後裔」皇族式特殊待遇外,在兩蔣霸權時期侵占台灣公有財和私有財所獲得的中國國民黨黨產至今還被該黨視為可以自行變賣的「一黨私財」,更可怕的是,台灣國家圖騰與中央政府部門一切法政架構全部由這群人主掌,簡言之,這群人把台灣當成由他們主控的「中華民國」(已故中華民國的幽靈版)之下的殖民地,更把台灣人享有主權在民和住民自決等基本人權的現代國際法理視同「叛國亂政」的「無法無天謬論」。
  2. 「中華民族中華民國人」是中華民族沙文主義者的組合,他們可能反中國國民黨,卻支持中國國民黨把已故中華民國幽靈版霸凌在台灣全民之上。換句話說,這群人活在中華國族主義裡,他們不允許台灣全民自決,認定台灣只是一個「地理名詞」,而且這個名詞被解釋為「中華民族(族人通常自稱中國人)統治下的大陸邊緣小島」。不用說,這群人也反「台獨」,他們和前者一樣殷盼「中國統一」,無論他們所謂的「統一」後中國會改成什麼模樣,台灣都只能是附屬中國且由中國政客「統治」的小島。
  3. 「民進黨中華民國人」可說是背叛真「台獨」後,為了迎合許多至今還停留在被中國黨洗腦狀態以致情緒化反「台獨」卻無法接受前兩組人的「中間選民」而亂湊出來的「新興族群」。由於背叛真「台獨」而明顯「擴大」支持率,所以,這個「新興族群」自認為是「符合時代潮流」且「既務實又寬宏大量」的「新人類」。其實,他們只是無能理解民主論述、無心實踐民主實務又不甘屈從中國國民黨的烏合之眾。在現實狀態下,因為台灣仍普遍存在兩蔣時期接受洗腦教育的「各界菁英」,所以,這種既不願改變山寨版中華民國法政侵台亂象又一再強調台灣在「中華民國」體制下能獨立於中國之外的荒腔走板說法贏得了許多習慣填寫標準答案卻無意固守標準答案的「中華民國菁英」的歡心。
以上三種「中華民國人」雖各唱不同調,卻同樣支持「中華民國憲法體制」,更值得注意的是,他們主控台灣政府部門,所以,他們自然匯聚成台灣全民中的多數,同時,也大量活躍在台灣各領域。眾所皆知,自兩蔣以來,只要高舉「效忠中華民國」口號就比較容易在台灣橫行無阻,所以,至今為止,「中華民國人」雖然彼此互鬥互爭,卻常志同道合一起打「台獨」和「親共又抗共」,分分合合是「兵家常事」。
黃安會同時惹火這三組人馬的最關鍵近因,是他竟然把手拿「中華民國國旗」(實際上是中國國民黨的黨旗)公開亮相的赴韓賺大錢美眉周子瑜「舉報」為「台獨」,雖然,真正欺負和抵制周子瑜的「打手們」幾乎都是中國政客及其政奴們(另有極少數媚中南韓怪人),可是,這筆帳,「中華民國人」既無法找中國人和南韓人算,當然把「抓耙子」黃安當成出氣筒痛罵啦!
依照媒體反映,三組「中華民國人」生氣的理由幾乎一致:周子瑜才十六歲不懂政治、「中華民國國旗」很「神聖」、把「財」貌雙全的周子瑜「侮辱」為「台獨」很可惡,以及「中華民國人」雖是台灣人卻不會是「台獨」等。
就這樣,在真實世界中,只有「舉報」卻無權也無能「加害」所有被「抹獨」的「中華民國人」的黃安,成了「台灣公敵」,對於過去習慣「剿匪」和「剿台獨」的「中華民國人」來說,黃安既「為匪作抓耙子」又「抹獨中華民國人」,當然很可惡。
可議的是,這群為數眾多的「中華民國人」至今仍縱容中國黨濫用已故中華民國體制霸凌台灣全民和殲滅台灣國體,甚至容許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不斷侮辱、侵害和威脅台灣住民,卻容不下一個瀕臨死亡的「中國呆胞」病人返台看病?
無論如何,黃安畢竟不是直接加害者,他的確不正派且邪裡邪氣為政治暴徒撐腰,可是,當下的他,只是一個不就醫即可能喪失生命的病人,一般人可以沒有足夠愛心呵護這個病人,醫院和醫護人員卻必須盡心盡力醫治他。至於複雜的台灣健保體系到底有多少不良漏洞的嚴肅課題,請依照務實理性常規全盤檢討。事實上,在這個國家裡,比黃安獲取更大特權和製造更惡毒劣跡的壞人不少,只是,黃安太「白目」,竟然誤把「中華民國人」也當「台獨」得罪,才會讓自己變成主流媒體口中的「全民公敵」。
此時此刻,只願黃安好好養病,幸運康復後,如果「心」變好了,不妨抽空反省一下前塵往事吧!
###